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三农金融服务开展情况报告
来源:发布时间:2021年05月25日
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
2020年度三农金融服务开展情况报告
“三农”金融服务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,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足轻重。2020年,本行始终坚守服务“三农”定位和普惠金融发展阵地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,切实履行地方法人机构职责,全力推进“三农”金融服务工作。
一、“三农”金融工作总体情况
2020年,本行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部署,积极贯彻银保监部门和省联社工作安排,在新冠疫情冲击巨大的不利形势下,以“背水一战”的勇毅,采取强有力措施,积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,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和小微企业贷款难、服务缺等突出问题,在促进“三农”发展和助力“三农”抗疫等方面,取得了积极的成效。截至年末,本行各项贷款余额242.51亿元,较年初增加32.16亿元,增幅15.29%,其中,涉农及小微贷款余额206.42亿元,较年初增长28.44亿元,增幅15.98%,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.69个百分点;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106.97亿元,较年初增加15亿元,增幅16.31%,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.02个百分点。
二、重点工作措施及取得成效
(一)提高政治站位,将“责任”融入到“三农”保障
1.坚持以“定”字引领发展。坚守“三农”定位,不忘普惠初心,研究制定《江苏民丰农商银行2020-2022年发展规划》,引领全行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,以打造“五大行”为发展目标(“三农”主力行、普惠创新行、科技引领行、高效服务行和精品担当行),坚定不移地服务“三农”、聚焦“小微”、专注“普惠”,进一步确立“三农”业务发展战略,走服务“农小土”发展之路。
2.坚持以“快”字部署安排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,全面负责疫情防控及金融保障工作。2020年,全行累计安排员工加班8320人次,通过优化审批机制、创新服务方式等方式,加大信贷支持力度,极速响应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融资需求,审批效率较去年提高了3倍,最快仅3个小时就完成了放款。
3.坚持以“先”字凝聚共识。为切实保障疫情防控、民生供应、春耕春播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,早在2月初,本行即多途径、多形式启动开展市场调研活动,摸排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信贷需求在内的金融需求,在全力做好疫期基础金融保障工作的同时,提前为助力复工复产做好充足准备。2月中旬,本行召开全行视频工作会议,号召全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,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,帮助农户和小微企业共渡难关。
4.坚持以“实”字落地执行。一是将落实疫情防控和金融稳企惠企政策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,纳入到总行党委、党建及纪委监督工作中。二是建立经营层包挂片区制度,列举责任清单,细化目标任务,倒排时序“挂图作战”,做到“逐一跟进、逐项落实、逐条反馈”,充分发挥总行对基层的“传导、指导、引导、督导”作用。三是贯彻执行好“三农”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尽职免责制度,确保一线信贷人员愿贷、敢贷、快贷,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。四是积极贯彻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,按照“客户提出、支行申请、应延尽延、统一操作”的流程,为符合条件的贷款办理延期操作。截至2020年末,通过贷款展期、延期付息、免还本续贷等方式,累计为辖区各类普惠小微企业办理“延期还本付息”7751笔、金额16.66亿元。
5.坚持以“义”字践行责任。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,合计向疫情防控资金压力较大的古楚街道、埠子镇、泗阳王集镇、南关社区等基层单位捐款32万元,专项用于疫情防控工作,在关键时刻,与全市一起共克时艰,用实际行动践行地方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。
(二)用活政策工具,将“服务”融入到政策落地
坚持提高金融政策“直达性”,以促进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“增量、降价、提质、扩面”为目标,大力实施惠企利民绿色通道、延期还本付息、减费让利等多项硬核举措。
1.扛起稳企惠企的使命担当。持续加大信贷支农助企力度,拿出“真金白银”支持抗疫和复产复工,特别是针对“三农”、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,及时开启绿色信贷通道,合理简化授信流程,切实提高服务效能。2020年,全行当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50户、金额29.65亿元,其中,涉农企业贷款252户、金额13.25亿元。
2.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。加大优质信贷资源向“三农”领域的倾斜力度。2020年,本行累计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14亿元,其中支小再贷款6亿元、支农再贷款6.8亿元,展期贷款1.2亿,投放贷款涉及餐饮、零售、电商、生产加工、制造业、种养殖等多个行业。
3.强化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。为解决“三农”和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,本行一直致力于通过投放“农e贷”“快e贷”“企信贷”等信用贷款,纾解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压力。至2020年末,本行信用贷款余额达到27.99亿元,较年初增加6.98亿元,其中,个人类信用贷款19.1亿元,企业类信用贷款8.89亿元,惠及企业和个人1.97万户,较年初增加3188户。
4.贯彻落实重大金融政策。一是延期还本付息。截至2020年末,按照“应延尽延”的要求,本行累计办理“延期还本付息”7751笔、金额16.66亿元。二是“免还本续贷”。2020年,本行累计为152家中小企业办理了“免还本续贷”手续,涉及贷款超过7.83亿元,有效助力企业减少融资环节、降低过桥成本。三是减费让利。积极让利于三农”和小微企业客户,特别是疫情期间,对名单内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一律执行LPR利率,累计为69家小微企业降低贷款利率,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近311万元。
(三)打好组合拳,将“实招”对接到市场主体
2020年,作为以服务“三农”为使命的地方金融机构,本行快速对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,打好金融服务“组合拳”,为实体经济基本盘保驾护航。
1.加大对重点“板块”金融支持。一是重点关注“两新一重”板块,聚焦新型基础设施、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,制定“路线图”和“计划表”。二是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为重点,加大对“水产养殖快易贷”“电商贷”“村干助业贷”“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”等产品的推广力度。三是加强与市、区级政府项目合作,支持新农村农房改造、棚户改造等民生工程。2020年,新增洋河新城投资开发银团贷款授信4500万元,已按计划和资金配比发放1400万元;新增高德置业银团贷款授信4500万元。
2.加快推动数字化农村金融转型。主动顺应金融发展新形势,以“两行两网两通”(移动银行、智慧银行、网络金融、网络支付、村村通、一码通)建设为重点,大力推动数字化金融转型,推广手机银行、“一码通”收单、“宿速e”手机APP等线上金融新功能,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,满足乡村客户日益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。2020年,全行“宿速e”、手机银行、“一码通”签约商户客户数分别达24.6万户、11.1万户和0.77万户,累计发放线上信用贷款30.48亿元,柜面业务替代率高达96.68%,一码通”日均交易笔数高达17万笔、4374万元。
3.全面实施“阳光信贷”提质升级。以“三根”(即寻根、固根、扎根)活动为抓手,推动“阳光信贷”提质升级,提高阳光授信签约率和用信率。2020年,本行“阳光信贷”授信农户26.59万户,较年初增加7899户;阳光授信面84.85%,较年初提高2.52个百分点,“阳光信贷”授信金额156.7亿元,用信63亿元较年初增加2.78亿元。
4.精准对接金融扶贫。全力支持精准扶贫,优先支持带动能力强、商业可持续的扶贫产业和项目,保证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稳定性,为贫困户创业就业、复工复产、春耕春播等提供了强有力金融支持。2020年,扶贫小额信贷宣传户数达到5.3万户,覆盖面100%,走访存量户数3797户,完成率达100%;全行共有存量扶贫小额信贷3342户、余额11346.63万元,其中,今年累计新投放扶贫小额信贷3377户、11470.69万元。
5.精准服务“地摊经济”、“小店经济”。推出专属优惠产品包,内容涵盖“市民贷”“地摊贷”“电商贷”小额信用贷款、“一码通”二维码支付结算服务以及其他优惠政策,制定专门推广计划和营销方案,全力助推地摊、小店商户创业发展。2020年,累计发放“市民贷”等小额信用贷款8043笔、近2.3亿元,有力支持民生就业、点亮城市生机。
三、2021主要工作打算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本行将继续以开展“强‘三真’,比担当”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为抓手,认真开展“推进三访三增 助力六稳六保”专项竞赛活动,为做好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贡献力量。
一是持续推进“阳光信贷”提质升级。以“三根”活动为抓手,扎实做好农村地区四类人群信息收集基础工作,提高阳光授信签约率和用信率,固本培源、夯实存量、扩大存量,加速“三农”信贷投放力度。
二是推陈出新、完善产品供给。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,及时获得信息并开展对接工作;二是针对农民要改善住房条件的生活需求,在现有“康居快易贷”、“安居贷”等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产品,同时扩大宣传营销力度,真正满足农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需求。
三是坚决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。继续认真执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,把扶贫贷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,积极对接有效需求,做到“应贷尽贷、应贷快贷”,夯实“两不愁三保障”举措,形成从“精准扶贫”转向“精准防贫”的稳定长效机制。
四是认真落实新政策、新要求。作为地方银行,下一步,本行将围绕两会后国、省出台的新政策、新要求,持续开展产品服务创新,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,确保完成普惠型涉农贷款全年任务指标。